时间: 2025-08-08 13:05:27 | 作者: 天博BOB
在科技快速的提升的今天,人形机器人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。5月13日,在新京报贝壳财经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的“人形机器人”高端闭门会上,北京机器人创新中心的CTO唐剑分享了人形机器人在马拉松比赛中的创新与挑战。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展示,更是对机器人硬件可靠性的一次极限测试。
唐剑表示,马拉松比赛对人形机器人的硬件和运动能力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。正如一名足球运动员,如果无法在90分钟内完成比赛,显然无法成为优秀的运动员。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,参与马拉松的意义在于通过这种极限测试,确保它们在未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产业化落地,具备7×24小时的稳定工作能力。
在今年4月,北京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夺得了冠军。为了准备这场比赛,创新中心在硬件方面做了多项改进。唐剑透露,他们对机器人的腿部进行了优化,增加了腿部的长度,并将脚踝和膝关节的位置上移,以减轻腿部的重量。此外,整机采用了轻量化设计,关节也进行了优化,脚底则增加了缓冲设计,以提升运动性能。
在软件方面,天工Ultra通过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的方法,进行大量的实际环境试错,以适应马拉松赛道的各种地形。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让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不断学习和进步,从而提升其运动能力和适应性。
唐剑强调,人形机器人的全自主导航将是未来研发的重点。虽然目前在汽车领域已有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,但将这些技术直接应用到人形机器人上仍面临不少挑战。人形机器人拥有数十个关节,路径规划变得异常复杂。如何在机器人上架设传感器,以及怎么来实现高效的自主导航,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随着半程马拉松的成功举办,唐剑透露,天工Ultra将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和迭代。首先,创新中心将继续提升机器人的软硬件性能,以增强其可靠性和稳定能力。其次,机器人将在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方面不断突破。具身智能的多模态大模型、视觉模型,以及全身控制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(VLA)和全身控制器(WBC)等,都是未来研发的重点。
唐剑还指出,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测试体系和标准尚不完善,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去建设。随技术的进步,创新中心计划在实际产业落地上进行更多探索,希望可以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。
人形机器人在马拉松中的表现,不仅展示了技术的突破,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索。唐剑的分享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在硬件、软件以及自主导航等方面的巨大潜力。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,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将不仅限于马拉松赛道,它们将走进我们的生活,承担起更多的任务与责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备案号:粤ICP备19039425号 主要专业从事机器人系统维修,变频器维修,伺服驱动器维修,直流调速器维修,触摸屏维修, 欢迎来电咨询!
友情链接: 天博BOB | 天博全站app网页版 | 天博app下载地址